close

日媒稱介紹在華日本人影片引轟動:中國越來越想瞭解日本

原標題:日媒稱介紹在華日本人影片引轟動:中國越來越想瞭解日本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道 日媒稱,介紹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的紀錄片在互聯網上的點擊量超過2億次。開咖喱店的60多歲男性、獨自撫養女兒的單身母親……紀錄片裡的人物大多是沒有什麼輝煌經歷的普通人,但他們努力融入中國社會生活的樣子引發瞭年輕人的共鳴。



據日本《每日新聞》1月12日報道,2017年12月30日,南京市一傢飯店聚集瞭200多個年輕人。他們是來見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的導演竹內亮和出場人物的。這裡舉行的是紀念《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播放兩周年的首次答謝會。這些年輕人是從1000多位報名參加者選出的幸運粉絲,來自中國各地、美國和日本。



報道稱,《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自2015年11月開始播放,幾乎每周播放一次,現在已播放98集。這部紀錄片起初是介紹在日本的中國人,作為外傳介紹瞭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結果節目大熱,在中國視頻網站等14傢媒體的播放超過2億次,成為熱播節目。微博選出的最有影響力的十大旅遊視頻中,《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赫然在列。



報道稱,整個影片的拍攝沒有腳本。竹內導演在輕松融洽的氛圍中進行采訪拍攝。竹內本人曾拍攝過NHK等紀錄片。他表示,在拍攝節目時特意避開瞭過於刻板的采訪方式。



北京語言大學日本留學生西田聰用流利的中文表演中國相聲,成為中國媒體競相報道的名人。住在大連市的松尾梨惠(38歲)辛苦撫養7歲的女兒涼紗,網友們紛紛評論說“不管是在哪個國傢,母愛都是最偉大的”。



報道稱,竹內表示,中國方面希望瞭解日本的心情日益強烈,而日本方面反應較冷淡,這一點令人在意。他接下來的目標是,在日本網絡上播放帶日語字幕的視頻,讓人們瞭解真實的中國。(編譯/馬曉雲)



【延伸閱讀】日媒憂日本人才大量湧入中韓:“先進技術或會流向他國”



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道 日媒稱,在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大約40年裡,日本機電企業至少有1000多名國內頂級技術人員流向以中國和韓國為中心的亞洲企業,中韓等國傢主要邀請上世紀90年代以後因大量裁員而多出的日本核心人才,雖然如今日本人才向中韓等國傢的流動似乎已經過瞭高峰期,但日本政府仍擔心先進技術可能會繼續流向國外,因此開始討論應對措施。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20日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主任研究官藤原綾乃對1976年至2015年春季的約40年的人才動向進行瞭跟蹤調查,發現日本機電企業的技術人員有490人流入韓國企業,196人流入中國企業,還有350人進入泰國等地企業。



藤原綾乃利用大數據對這40年裡亞洲境內的技術專利內容進行整理,對比在日本企業任職時申請專利的姓名與轉職海外後姓名一致的案例,確定瞭外流人才的數量,僅專利中出現名字的高級技術人員總數就超過1000人,而實際外流的人數應該更多。



報道稱,在轉職海外企業的日本人才中,韓國有40%以上、中國有近30%來自日立制作所和松下等日本國內的8大企業。較之於快退休的人,相對比較年輕的人才占比更高,中國有90%以上、韓國有70%以上都在50歲以下。藤原表示其中很多是獲得瞭經常被引用專利的“日本頂級人才”。



報道稱,日本人才向中韓的大移動加速是在2000年代。因IT泡沫破滅和雷曼危機陷入業績低迷的日本爾必達存儲器2012年破產,日本瑞薩電子被迫實施瞭裁掉一半員工的徹底改革,失去立足之地的優秀半導體技術人員大多都到海外去尋找大展身手的場所。據受到中國企業邀請的一位日本技術人員透露,“2000年代中期有數千名日本技術人員在中國”,此次調查的技術人員隻是冰山一角。



9月中旬,在距離韓國首爾西南30公裡左右的安山市一傢智能手機電子零部件企業的工廠裡,2012年從三星集團跳槽過來的高井啟二表示,“三星集團正在為新工廠尋找技術人員”,2005年在日本一傢電子零部件公司擔任新技術開發組組長的高井接到瞭獵頭公司的邀請,條件非常誘人,不僅年收入能提高30%以上,還為單身人士提供三室一廳的住房等。哪怕2012年離開三星後,高井憑借曾在三星任職的良好聲譽,重新在韓國找工作也沒有遇到任何困難。



報道表示,中韓企業迅猛成長,而日本企業的銷售額則基本持平,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那名在中國工作的日本技術人員指出,“中國企業不到3年能完全復制技術”。隨著技術實力大幅提高,韓國企業挖日本人才的情況被認為告一段落,但藤原綾乃認為中國等國傢“今後會繼續錄用日本技術人員”。



“年薪3000萬日元(約合175萬元人民幣),工廠步入正軌後還提供5000萬日元(約合292萬元人民幣)的成果報酬,”2017年春季,在東芝四日市工廠工作的一位40多歲半導體技術人員接到瞭自稱是獵頭公司的熱情邀請。對方接著說,“在中國工作3年就能賺到很多錢”。對開始量產半導體的中國企業來說,決定出售給日美韓聯盟的東芝存儲器是技術人員的寶庫。



報道稱,日本政府也在警戒人才外流的情況,不僅是半導體,還包括飛機機身等使用的碳纖維和能進行高精度加工的機床等眾多技術。日本10月施行修訂版《外匯法》,加強瞭對安保等相關高級技術外流的防范,擔心重要技術會因企業並購外流時,可以對海外投資者等下達出售股份的命令等。



但報道表示,如今是物聯網(IoT)時代,無論在哪個行業,機電技術人員在亞洲以外的地區也備受歡迎。日本的技術人員中介公司Meitec Next的社長河邊真典指出:“不僅是亞洲,人才流向美國谷歌和德國博世等歐美企業也會影響日本未來的競爭力。”日本獵頭公司Genius社長三上俊輔也強調:“在日本,技術人員的地位相對較低,應當提高工資水平等,建立讓技術人員得到應有回報的機制。”



資料圖:工作人員在日本茨城縣瑞薩電子公司工廠內工作。新華社發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7-12-24 00:16:02)



【延伸閱讀】新媒:中國開始“爆買”日本人才 倒茶女職員也高薪挖走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道 新媒稱,中國遊客到日本購物出手闊綽,日本媒體將此現象形容為“爆買”。最近,有日媒報道稱,日本人才外流到中國已成為一股趨勢,認為中國企業在網羅日本人才方面出手更為大方。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3日報道,日本《SPA》雜志最新一期發表瞭題為《中國爆買日本人》的報道,除瞭關註一些知名科技企業暗中挖角,還指中國為瞭提高其服務業的素質,就連日本機構內倒茶的女職員也高薪挖走。



該報道以在日本設分公司的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為例,指該公司刊登的征聘廣告相當引人矚目,要以月薪40萬日元(約合2.3萬人民幣)征聘剛踏出校門的工程系畢業生,這要比日本任何一傢著名科技品牌企業所給的薪資高出一倍。

台中抽水肥

該周刊說,華為的例子隻不過是冰山的一角,因為還有比華為出手更闊綽的中國企業。文章引述獵頭公司的消息說,制造汽車電池以及開發單軌鐵路技術的中國比亞迪(BYD)在日本挖角,要把日本工程師請到廣州去。除瞭開價年薪3000萬日元(約合176萬人民幣)以外,該公司還提供極具吸引力的住房津貼、專用司機以及通譯員等。



此周刊引述一名在中國任職兩年的日本技術人員說,中國最早吸收的是日本半導體人才,被挖走的員工往往因能獲得雙倍薪資而跳槽。據瞭解,中國企業不僅對硬件技術感興趣,也看上日本企業的軟文化。



該周刊爆料稱,有中國公司在挖角過程中,連日企裡捧茶的女職員都挖走。日本公司裡“遞茶送水”的文化,在中國人看來就是一種貼心服務,他們要引進用來接待“尊貴顧客”。



這類挖角活動甚至擴展到日本航空界,機艙服務員和日本新幹線列車裡的女服務員都成瞭中國企業的“爆買”對象。



目前,日本的設計師、美容師和廚師都被中國當成寶,日本成瞭他們挖掘服務業人才的主要地盤。



該報道也認為,各行各業的人才都可能成為中國的“爆買”對象。有中國企業把日本作曲傢也“包下”,帶他到中國發展,目前已闖出一番天地。日本的人氣足球選手也被高價“買走”,到中國教導當地富傢子弟踢足球。



該周刊引述中日兩地專傢指出,中日經濟發展出現逆轉,中國如今出得起更高薪資,意味著日本人才外流到中國已成無法阻擋的趨勢。預計未來10年,這種現象會變得更為顯著。日本專傢說,從人口數量來看,日本市場很小,要生存就要懂得如何與中國構建一個有利雙方的生存模式。



旅日中國專傢認為,人才市場國際化是大勢所趨,現在日本外流的大多是技術人員,但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沒有瞭語言障礙,外流的人才還將擴大。然而,這也給日本企業敲響警鐘,因為它們若故步自封,無法與時並進,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培養的人才流往外國去。



有報道稱,日本人才外流到中國已成為一股趨勢,認為中國企業在網羅日本人才方面出手更為大方。(路透社)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台中市抽水肥

(2017-12-05 00:12:00)



【延伸閱讀】日本人用58年編輯中國古書文集 稱“培養日本傳統文化”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道 日媒稱,包含瞭從《論語》等四書五經到《史記》等中國古典代表性文獻的《新釋漢文大系》(明治書院)全部120卷將在日本於2018年5月發行《白氏文集 十三》之後完結。



據《日本經濟台中抽水肥推薦新聞》網站11月27日報道,自1960年發行第1卷《論語》以來,叢書共歷時58年,該系列叢書廣泛收錄瞭思想、歷史、文藝等領域的中國古典文獻,累計發行瞭160萬冊,深受研究人員、歷史愛好者和作傢等的喜愛。



報道稱,約有150位日本漢學傢參與編輯工作,據悉其中超過半數的人沒有等到完結就已離世。曾擔任叢書編輯的漢學傢內田泉之助(已故)於1960年在季報第1號上發表寄語稱“估計這將會是世上最後一次出版全本的漢文註釋書”、“不管哪一本,都是培養瞭我國(日本)傳統文化的基礎漢文典籍”。叢書中除瞭有現代日語譯文外,還附帶瞭詳細的語句解釋。系列叢書共計120卷和1冊附刊,各卷售價在7128~13500日元(約合人民幣421.2~797.7元)之間。



報道稱,明治書院預定從2019年5月開始發行《新釋漢文大系 詩人篇》全12卷,書中將收錄中國13位具有代表性的古詩人的作品。



《新釋漢文大系》(共同社)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7-11-28 00:18:01)



【延伸閱讀】調查顯示日本人對釣魚島關心度下降 日媒解析原因有兩個——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道 日媒稱,日本內閣府10月27日公佈瞭關於釣魚島的輿論調查結果。回答“關心”和“比較關心”釣魚島的受訪者比例為62.2%,較2014年11月實施的上次調查大幅下降12.3個百分點。對釣魚島“不關心”及“不太關心”的總計34.8%,為2013年調查以來關心度最低。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20日報道稱,為什麼人們對釣魚島的關心度在今年的調查中下降?釣魚島問題可以看作整個中日關系和日本人對中國印象的一個風向標,這種日本人意識的變化,主要與日本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有關。



報道稱,有一個巧合是,日本內閣府在2013、2014、2017年這三次調查釣魚島輿論的前後,日本都進行瞭眾議院選舉。眾議院選舉是日本各黨派進行激烈的內政外交爭論的舞臺,各政黨必須最大限度汲取民意才有可能獲勝,因此競選期間爭論的問題最能反映這個時期前後國民所最關心的事情及其意識變化。



文章稱,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正式”從私人手中所謂“收購”釣魚島,為此中國發生瞭大規模反日遊行。當年12月16日,日本舉行第46屆眾議院大選,自民黨勝出,安倍晉三當選日本第96任首相。這次大選中,釣魚島問題成為涉及外交問題的一個最大爭議點,安倍為首的自民黨堅持對釣魚島采取強勢立場,於是約7個月後2013年7月,日本內閣調查顯示,對釣魚島回答“關心”和“比較關心”的達73.7%。



在2014年,日本則一直貫穿著有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爭論,而所謂“來自中國的威脅”是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最大論據之一。這年12月14日,日本眾議院又一次投票選舉,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獲得大勝。安倍晉三隨即表示,接下來將完善有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法律工作,而且選舉結果說明,解禁集體自衛權“獲得瞭國民的支持”。因此,2014年11月內閣府所做有關釣魚島的調查顯示,回答“關心”和“比較關心”釣魚島的為74.5% 。



今年,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再次贏得瞭選舉,而這次選舉的一個最大特征是,朝核問題成瞭日本國內選舉最大的外交焦點,所謂“來自中國的威脅”沒有在競選中成為論爭對象。相反,安倍在9月25日有關表明眾議院解散的記者會上,還特意強調瞭聯合中俄等國對應朝鮮半島問題的意義。同時在這次大選中,中國因素被安倍用來作為支撐這次大選的最大爭議點——“安倍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論據。



安倍10月18日在東京池袋舉行的眾議院選舉的街頭演講中說:“從海外來日本的觀光客,從800萬人增加到瞭2400萬人,而且還在繼續增加,日本人觀光客大約(每人每次觀光)使用約5萬日元(約合3000元人民幣),但是從海外來日的觀光客使用15萬日元(約合9000元人民幣),現在海外觀光客在日本的消費達4萬億日元(約合2400億人民幣),而在民主黨政權時代僅1萬億日元(約合600億人民幣),現在是4萬億日元,而且還會大量增加。”



報道稱,日本內閣府在大選後的10月27日公佈瞭關於釣魚島的輿論調查結果,回答“關心”和“比較關心”釣魚島的受訪者比例為62.2%,較2014年11月實施的上次調查大幅減少,下降瞭12.3個百分點。從大選中政黨所爭論的問題來看,可以說2017年眾議院選舉前後和2012年及2014年的眾議院選舉前後相比,日本國內外形勢發生瞭明顯的變化,民眾意識也發生明顯的變化。



首先,朝鮮核導開發問題成瞭最吃緊的問題,這個關註點的轉換淡化瞭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第二就是中國因素促進日本經濟復蘇的傾向越來越明顯,有關中國的印象,正面因素正在上升。



資料圖片:從中國海監B-3837飛機上拍攝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畫面。新華社發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7-11-21 00:18:00)



【延伸閱讀】從吃貨角度怎麼分辨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韓媒:中國人愛圓桌筷子更長



據《韓國時報》10月30日報道,從仁川國際機場起飛的一架飛機上的機組成員要時刻準備好分清機上乘客是來自中國、韓國還是日本。他們大概在培訓的時候學過面相學,使得他們面對來自不同國傢的乘客時能準確切換語言。比如當文章作者在讀日文書籍時,一位空乘人員會和作者講日語,當看到他翻閱英語報紙的時候,另一位空姐便說起瞭英語。編譯/王茜璐(參考消息網獨傢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但是相比較於機組乘務員,首爾南大門市場的小商販似乎更精於分辨顧客的國籍。他們和日本遊客說日語,看到來自中國的遊客又能自如地切換到漢語交流。畢竟討顧客歡心才能讓自己多賺些錢。



報道稱,但我們都是吃五谷雜糧的普通人,難免偶爾認錯,我們也不能過於苛責。雖然中日韓民眾外貌相似,且都以米飯為主食,但是餐桌禮儀還是有所不同。比如在韓國和日本,餐桌大多是正方形或矩形,食物都排列得比較整齊;而中國的餐桌通常都是圓的,食物都是放在中間的圓形轉盤上,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但三國餐桌上的一個共同點是,通常人們不會麻煩其他人幫忙傳遞調料或盤子,而是越過鄰座的人自己去拿。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日本人的筷子是橫放在餐桌上的,而中國人習慣豎著放。在韓國,有的壽司店把筷子橫著擺放,而有的則是豎著擺。



有人也許會發現,三個國傢筷子的長短和粗細是不一樣的。在日本,男士的筷子會比女士的稍長些。有些餐廳的主食和湯食使用的是“夫妻碗”,因為通常女性飯量比男性小,所以女性的餐具更加小巧精致。但是在韓國和中國,男女的碗筷大小都是一樣的。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國人很喜歡用象牙筷,筷子也比日韓使用的長幾厘米,方便用餐者可以夾到遠處的菜。而且中國人和韓國人使用的筷子頭部比較圓滑,而日本的筷子頭部則很尖細,便於剔除掉細小的魚刺。除此之外,日本還喜歡用廢舊的棒球棒制作筷子,這樣白蠟樹制成的木制筷子上還會留有球隊的隊標。每年日本都會回收二十萬多隻棒球棒,成為筷子制作的原材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報道稱,中日韓三國臨近,國民相貌相似,名字也都是由漢字組成,但是他們的文化卻大相徑庭。



(2017-11-04 08:17:48)
arrow
arrow

    zpj931tr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